短信特邀9大平台

青杏文学2022年12月8日之精选文章

作者: 时间:2022-12-16 点击数:

忙途中的风景

   路过的是风景,留下的是人生,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要忘了欣赏沿途的风景。

——题记                  

   人的一生总在忙忙碌碌,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行。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经历许多地方,也会经历许多的风景,只是你无暇理睬而已。

   在学习的路上,我们会向着自己所定的目标努力。在临近中考或高考时,学生们总会整天埋头苦干,丝毫没有时间放松,但这时候的风景是最美的。坐在靠窗的学生最能够感受到,当你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题目时,忽然望向窗外的晚霞会发现独特的风景。日落周围全是红色的云彩,有时又是金色的,颜色渐渐分层犹如画一般美丽。这时候你脑袋已经放空了,没有了难题,没有了烦恼,脑袋里只剩下这一片美丽的天空。在你最忙的时候,有可能景物也在为你加油,它变成它最美的样子展示出来,但你却因为学业的繁重没有停下笔来看一下它一眼。放空脑袋后,你又会重新拾起新的思路,当你在面对难题时就会有新的发现,这也可能是景物给你带来的礼物。

   每个时间段都有它们自己不同的风景,当下完晚自习后,夜晚也展现了它独特的风景。天空是黑色的,但遍布着满天的星星,星星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又或者是皓月当空,周围的星星减少了许多,但这景色也差不到哪去。无意间的抬头望,可能会给你带来心情的愉悦。到了高考当天,考生们会被一路护送到考。谡舛温吠局,马路边上站着许多人,他们排成一排,为车上的考生加油鼓气,这个景象非常壮观,也是每年的考生会经历的,他们十二年的努力都是为了这一刻,不负自己的努力,也不负所有人的努力。

   所有都在为目标努力而奋斗的人,一定不要忘了,时不时看看周围的风景,将脑袋里的烦恼和压力暂时放空,欣赏美丽的风景。相信这一刻的风景将会让你放松,之前不会的难题以及烦恼都会一一解决和消失。

在追求梦想和目标的途中,旁边的景物一定会是最美的,可以驻足欣赏,休息一下,接着继续奔波未来的路程。

22级小教(2)班 郭敏君

守日

最近闲来无事,总爱待在窗边守日,时间也摸索出了规律。我见过的日,分两种,一种于清晨,一种存傍晚。一场盛大似白云苍狗,又像沙漏里细腻光滑的沙,一点一点超越感官地流逝。粘腻的快乐,总是存活在楼宇边沿连成的一线天之上。

凌晨,天微微亮起。朝暾洒在湿润的空气中,窗外鸟鸣两三声。美好融化在我的心里,深吸一口气,来到河边的座椅上,看着河面被风带起,波光粼粼。偶尔会有一两人遛狗,或者一两只白鹭展开双翅,流畅地紧贴着划过水面。等着太阳有些晃眼,周遭的空气也逐渐变得燥热,我便起身回家。

早晨守日的次数不多。梦乡也很美好,属实让我有些犯了难。愿迈不开腿的暑假生活里,比起朝阳,我更喜爱傍晚时分的太阳。

每日戌时,“天地昏暗,万物朦胧,故称黄昏”。比起这个称呼,我更青睐于“余晖”一词。因为夕阳总会给全世界镀上一层浮光,破败柔和感被揉碎,搅进风里。我守着镶了金边的粉云,守着朱柿红的太阳没入心海,虽守着金乌西沉,倒不觉凄凉悲怆,越瞧越发觉得时间是一种抓不住的固体,惋惜之感便塞了满怀。

立秋前后,傍晚的风吹得人心安。我蹲在楼顶,看着夕阳落下,云丝缕缕挂在错落有致的房屋上。而在夕阳对面,东边月亮不知何时浮起,若隐若现,在还没消散的云中,散发出微弱的白光。一朵云和一朵云中像断开的藕,靠云丝连着,不着声色地向西飘去,很慢,也很快。我找不到云走过的路,也没守住夕阳西下,如果拍照算保存的话。一帧帧画面并没有保存住原模原样的自然,可能是我拍照技术不太行,但拍下来也算个念想。

当太阳彻底消失在视野内,留下的一片柿红善后收尾,靠暗黄和天空的钴蓝色衔接。这时城区的灯光绚丽霓虹,大大小小的光圈接个儿亮起,韵味换了一种风格,亮堂得让我悻悻看向别处。

夜色撩人,星星亮起,没有灯光亮,没有灯光多。零星几颗,不大起眼,但已经足够了。妈妈说过,城市里看不到星星。是啊。但我瞧见了,也忽视了。陪着星星说话,让风来传信,是个不赖的选择。

守日,守的是太阳,亦或是碌碌的时间,我无从知晓。

21级小教(5)班 张新宇


向一本书告别

最近忽然发现自己好像有个“坏毛病”,每看完一本借来的书,都想据为己有,变成自己的珍藏品。我知道借来的书总是要还的,那是属于别处的,所以我尝试在网络世界里寻找她们的身影,想着只要点击书本界面的收藏,便能轻轻松松将这本书收入囊中。可我还是不满足,心里空落落的,灵魂找不到一片祥和的栖息地,一种别样的情绪拉扯着我与书本,直至今日才算是粗略地明白了这种情绪。

翻阅的纸张,压平的褶皱密布于书本之间,那是时间留下的痕迹,每当我把那段日子在看的书抱在怀里,就会有一种巨大无比的满足感充斥在我心里,这种感觉是电子书所代替不了的,我想给它取个名字,思来想去实在想不到该以怎样典雅或者有趣的文字为它命名,所以就姑且简单一点,称它为“纸质书情结”吧。

“你觉得是纸质书更好还是电子书更好呢?”从前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总是会思考很久,会一一列出她们的优缺点,以便我在这两个选项之中权衡利弊,择优选取。但是如果现在把这个问题摆在我的面前,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出,纸质书更好。深究原因,简单点说,就是有了“纸质书情结”。这种情结并非拿到那本书就有了的,而是在我们不断地相处之中所缔结下来的。以前的认知会觉得读一本书,是为了拓宽我们的眼界,认识外面的世界,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的我,并不会推翻我以前的认知,只是给它多加了一点——读一本书就是了解一个人。诚然,我们并不能通过几本书或者印在纸张上的文字去完全了解一个人,只是这纸张上的文字一定有她的人生。拓宽眼界固然困难,了解一个人,了解那一段人生,更是难上加难。那些我所揣摩的文字,脸颊轻划过的泪珠,泛黄纸页里隐匿的人生都在宣告着我与它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连结。

告别一本书,就是告别那个人,告别那书里作者短暂的一段人生,告别我所与她共度的宁静纯粹而又温暖的那段时光。

我想我是该还回那本书了,这是告别的仪式。

19级小教(15)班 肖彤


说再见——读《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有感


我们总要说再见,即使我们那样的不舍。

        ——题记

时隔三年后,我在办公室又看见了一本老朋友,名字很好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抚上书脊的那一刻,我承认心里有一份开心和异样的惊喜。初看这本书是在我的小学时代,那时候的我刚转到一个新学校,带着初来乍到的腼腆,怯生生地看着新老师,新同学。很难融入进早已坚固的属于其他人的友谊,只能在深夜无人时捂在被窝里哭,回想起从前的学校,早已远去的人和记忆里鲜活的玫瑰花,枝条柔软的藤蔓攀附着雪白的大理石柱,而石柱做成的回廊蜿蜒曲折。南方的柔有时是用雨遮盖的,这在临海的城市更是淋漓尽致。可无论我再怎么用我的文字记录下我的童年,我记忆里的家园,我也不得不承认,他们陪伴着我的时光葬在了我的记忆里。

其实书里的猫也一样,它活了一百万次,它就与一百万次的人和事都说了再见。这听起来很容易,毕竟对于这只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来说,“你好”和“再见”都显得简单而平常,它见过太多人为它掉眼泪了,国王为它掉过眼泪,水手、魔术师……它变得对一切都漠不关心,干净利落地和一切说再见。

小时候的我不懂,总觉得再见是一件很绝情的事情,我不愿将早已发黄的布娃娃丢弃,将一件穿起来很漂亮的小裙子拆了又补,补了又拆,哪怕我已经穿不下。同学送的明信片被小心用匣子装起,我总在期待着通过这些留下来的痕迹证明着,我没有和他们说再见。可事实呢?发黄的布娃娃爬满了虱子和螨虫,绣在娃娃脸上的笑容逐渐变淡,褪色,直至不见。小裙子在不断拆卸更改后早早退休,而衣柜里又挂上了一条崭新的裙子,同学送的明信片好看又精致,可是属于他们的音容笑貌却逐渐在记忆里淡化,变成放在嘴边也陌生的名字。

先前看的时候,年龄太小的我不理解为什么要写这只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这时候我真正才意识到,我们必须和某一段时间的自己说再见。对襁褓里的自己说再见,对蹒跚学步的自己说再见、对步履匆匆的自己说再见……和每一个过去的自己说再见。

学会和这只活了一百万次的猫一样,我们必须接受一段感情的淡化、一段时间的流逝、一段记忆的消失。我们要接受和不同时期的自己说再见,即使我们是那样不舍。但我们必须不掉眼泪,坚定向前。

让我们从说再见开始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

20级小教(3)班 胡佳


特别的人

地球上有七十亿人,人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像是同一棵树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像是同在一片银河却没有两颗完全相同的星球。正是我们的特别之处将你我区分开来,成为独一无二的人,我们本就生来如此,倘若为了合群去掩饰自己的天性,那么我们一定会感到痛苦,直至变得麻木。

关于“特别”,学术上作出的解释是:与众不同,不普通。怎样才算与众不同、不普通?同一个问题,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或许这也算“特别”的一种表现形式。“特别”不仅拘泥于一种形式,它还可以以行为、谈吐、性格等形式表现出来。电视剧里,某个人物说出一句醍醐灌顶的台词,观众会浑身打一个激灵,感受颇深道:“这个角色真是‘人间清醒’。”作家用文字塑造出一个个独特的灵魂,赋予他们鲜明的个性,读者在文字海洋里探索,为这些灵魂热泪盈眶。特别的人,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此成为一批“异类”,并不代表他们不幸,相反,这是极其令人羡慕、幸运的。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少部分人能够相互吸引、同频共振,而他们则是这极少部分人。

在王小波的《绿毛水怪》里,有两个叫陈辉和杨素瑶的五年级小朋友在一群同龄人里显得格格不入。因为思想比其他人成熟,他们被同学残忍地贴上“怪物”、“妖妖”的标签,连老师都觉得这两个孩子太“复杂”,把他们和其他孩子区别对待。特别的人站在人群中,仿佛自带光环,一眼就能被锁定。他们可能会受到异样的眼光、恶意的针对,如果想免遭此罪,就需要把自己的“特别”完美地隐藏起来,变成一个合群的人。陈辉和杨素瑶偏不成为一个大众意义上的合群的人,他们用看傻子的眼神打量这个世界,彼此相识后惺惺相惜。保持特别,过程很艰难,但结果对他们来说一定是快乐、幸福的。

我们不免觉得自己是个无聊、普通的人类,认为自己离“特别”这个词太过遥远,可又有谁规定了特别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不像陈辉、杨素瑶那样从小思想成熟而在人群中显得特别又何妨?我们的性格如开水般平淡又何妨?有人热情开朗,就有人外冷内热;有人喜欢听抒情歌,就有人喜欢听摇滚乐;有人爱热闹,就有人喜孤独。我们不必为此愁眉苦脸,这些都是上天赠予我们的礼物。

每个人都是特别的,请保持这种特别,因为真的很珍贵。人人都不是上天复制粘贴出来的,人人都是复杂的多面体,如果能试着接纳自己,会活得轻松许多。人生最长也不过三万六千日,但是那已然够长了,一味地迁就、合群是无意义的,做能让自己高兴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就算特别一些也没有关系。

22级小教(3)班 朱思彤


尘埃

从来只是一粒尘埃

处于黑暗的房间

小窗容我窥视热闹

我期待能与你们玩闹


我以为我能进入热闹

我感觉不到心灵相通

是我不属于那个世界?

还是他们把我设限?


我是孤独的儿子

被热闹判处死刑

我身处囚笼

我不堪重负

我摇摇欲坠


我感应到

远方的灵魂与我契合

这远方能有多远?

我用生命去丈量

我会灼灼生辉的

没有万家灯火

只有一个太阳

至少对于我来说是太阳

21级学大(1)班 金思扬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招生热线:0796-8263702,邮箱:jasfzjc@126.com

版权所有:短信特邀9大平台

赣ICP备18011569号-1